最新消息 · 我院王俊雷老师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    2024/04/23      · 贵州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公示(调剂)(化学工程专业领域 085602)    2024/04/14      · 贵州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公示(调剂)(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081700)    2024/04/14      · 贵州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复试名单(化学工程专业领域085602)    2024/04/09      · 贵州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复试名单(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081700)    2024/04/09
课程描述  
Position: 学院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课程建设 > 分析化学 > 课程描述
 课程负责人 
 教学大纲 
 教学队伍 
 课程描述 
 自我评价 
 课程教案 
 视频讲解 
 建设规划 
 作业习题 
 
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分析化学(化学类)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分析科学的基础,也是从事生物、环境、医药、化学其它分支学科以及化学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基础。分析化学与化学专业其他基础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化学基础理论是化学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检测原理在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作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化学(化学类)作为化学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其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在于:向学生传授定量分析的基本化学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分析、误差的表征、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的原理与方法,分析测试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有效测量系统;定量分析中的试样准备与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分光光度分析的物理与化学原理、技术与应用等知识;初步学会常用分析化学文献的查阅方法;了解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国防建设、医药保健、社会法制、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了解其他学科发展对分析科学的作用,了解分析科学发展的方向。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掌握分析化学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在实验和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定量分析仪器操作方法、运用规范及使用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室开放及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和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本课程自化学系创办以来就开设至今,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第四版)到现今使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级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第五版),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思想与效果)

绪论(2学时)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的任务;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分类;分析化学的发 展;国家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简介。
第一章 分析化学概论(6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滴定分析的过程、方法特点、分类、滴定方式和对滴定反应的要求等。2.理解标准溶液浓度的两种表示方法。3.掌握配制标准溶液的两种方法。4.了解对基准试剂的要求,各类滴定法中常用的基准试剂。5.掌握滴定分析中的定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1.定量分析概论 2. 分析化学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3.滴定分析概论       4.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5.滴定分析的计算
  滴定分析的方法;滴定分析对反应类型的要求和滴定方式及分类;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滴定分析中有关的量和单位;滴定分析的计算。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6学时 )
教学要求: 1.了解试样的采集方法 2.掌握的制备和分解 3.了解测定前的预处理
教学内容:1.试样的采集  2.试样的制备  3.试样的分解 4.测定前的预处理
第三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16学时)
教学要求:1.了解定量分析中误差的来源和性质。2.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含义、表示方法以及两者的关系。3.了解对有限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初步方法
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2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4.显著性检验 .5.可疑值取舍6 .回归分析法 7.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第四章 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6学时)
教学要求:1. 了解质量保证的工作内容2. 了解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3. 了解标准方法与标准4. 了解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5. 了解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及审查认可
教学内容: 1.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概述2 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3.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4.不确定度和溯源性5.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及审查认可
第五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21学时)
教学要求:1.了解酸碱质子理论。2.掌握水溶液中弱酸(碱)的各型体的分布系数的计算。3.掌握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4.了解酸碱缓冲溶液理论。5.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酸碱质子理论及酸碱反应2.pH对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3.酸碱溶液中[H ]的计算4.酸碱缓冲溶液5.酸碱指示剂6.酸碱滴定7.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9.非水溶剂中的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20学时) 
教学要1.理解络合平衡及副反应的影响。2.掌握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和终点误差的计算。3.掌握滴定原理和准确滴定条件并会选择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4.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应用。5.理解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简单的分析方案的设计。
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2.络合物的平衡常数3.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4.络合滴定基本原理5.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的判别 6.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7.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8.络合滴定的方式与应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4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法的特点,注意反应条件的重要性。2.了解条件电位的含义,掌握电极电位的计算方法。3.掌握各类型指示剂的应用。4.掌握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内容和计算。教学内容:.1.氧化还原反应平衡2.氧化还原滴定.3.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
4.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5.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6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沉淀滴定法基本原理。2.掌握各种银量法的区别、指示剂、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3. 掌握四大滴定分析法的异同点
教学内容:1.沉淀滴定法2.滴定分析小结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15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掌握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沉淀带入杂质的原因。4.掌握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教学内容:1.重量分析法概述 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3.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  4.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5.沉淀条件的选择  6.有机沉淀剂的应用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15学时) 
教学要求:1.了解物质对光的吸收性质。2.了解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3.了解吸光光度仪器的基本构造及使用方法。4.了解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光度分析的方法与仪器简介3.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性4.显色反应与分析条件的选择5.吸光光度法应用简介6.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有机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简介(12学时)
教学要求:1.了解富集的方法。2.了解分离的方法。
教学内容: 1.概论   2.沉淀分离法3.溶剂萃取分离法  4.离子交换分离法5.色谱分离法:6.其他常用分离方法简介.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合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建设:该课程选用的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第四版)到现今使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级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第五版)。
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为配合教学扩充学生的学习材料,选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例题与习题》(武汉大学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定量分析习题精解》作为学习参考书,辅助于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分析化学理论知识。
3.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选用武汉大学编写的《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主要教材,同时选用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新体系实验系列教材《综合训练于设计》作为辅助教材,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践性教学环境:近年来,利用实验室评估的有利契机,配置大型现代化精密教学和科研设备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热脱附仪、元素分析、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 
5. 网络教学环境:我们建立了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网页,上传了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习题、参考书目和主讲教师的授课录像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3-4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1.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经过努力,完成了“分析化学”的课件制作任务;目前正在筹备将有关教学内容和习题库整理上网,为学生网上学习创造条件;完成了仪器分析教学多媒体的制作。
2.在教学方法上,重点探讨了将传统教学中诸如“启发式”、“双向交流”、“思维互动”、“情感激励”等优势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形象、生动、直观、快速、知识容量大等优势有机融合,形成了“板”、“屏”结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教学信息反馈调查表明,这种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象资料评价)
《分析化学》一直是我学院的一门教学效果优质的课程,近三年来,每学期都进行的学生评教活动中,学生对该课程的平均分达为95、96、98分。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师生风采 | 办事指南 | 资料下载 | 领导信箱 | 网站地图 
版权: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管理,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民族大学大学城校区 邮编:550025
Copyright©by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GZMU, Add: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angwu Campus,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P.C: 550025,
黔ICP备09004742号-1
 
总访问人数:
今日访问人数: